隨著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越來越成熟,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產品相繼走進了人們的生產、生活中。其中,電話機器人在備受矚目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質疑。
電話機器人到底好不好用?電話機器人到底能不能完成意向客戶的篩選工作?等等。
歸根到底就是對人工智能技術還存在著不信任。
曾經,人類利用工具更高效地工作。后來,機器代替了一部分人類的重復勞動。再后來,互聯網代替了人類信息的傳遞工作。如今,人工智能不僅在圍棋上戰(zhàn)勝李世石,還代替了一部分人的語言溝通。這,不再是工具的迭代升級,而是一個時代的變革。人工智能,一個時代的來臨!
2018年年初,市場上開始大規(guī)模出現“智能電話機器人”,號稱可以代替人工撥打電話,每天電話撥打量是人工的好幾倍,可以24小時工作不眠不休,打電話的聲音還是真人聲音,成本是人工成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。
智能電話機器人成本真的這么低嗎?
我們以二三線城市普通員工4000元/月的工資為例,除去社保、招聘、福利、辦公室等等費用,就按這4000元工資來算一算每天每通電話的成本。
根據相關數據統計,電話業(yè)務員每天的電話撥打量為200-300個,這個電話撥打量指的是全部呼出的電話,包括空號、停機、關機、無人接聽的電話,而接通的電話一般會在30%左右,也就是60-90個接通的電話。
按照國家規(guī)定工作時間來計算,每個月平均工作日為22天,那么4000÷22÷300=0.6。
每天每個業(yè)務員平均打一個電話的費用為6毛錢,而打一個接通電話的費用為2元錢(4000÷22÷90=2.02),哪怕是接通了只說了一句或者直接掛斷都是2元,由此可見,人工電話業(yè)務的成本是不便宜的。
我們再以瀚承智能電話機器人3000/年為例,除去沒有社保、不要福利、不用休假等等好處,按一個月250元這個費用來算一算每天每通電話的成本。
一臺智能電話機器人每天的電話撥打量為800-1000個,每個月可以工作30天,那么250÷30÷800=0.01。
由此,我們計算得出人工電話的成本是電話機器人的60倍。對于成本的控制和計算,我相信各位老板企業(yè)家對這個數據肯定比我們要精通。
綜上,我們會發(fā)現,機器人不但解決了電銷工作人員的問題,同時也解決了企業(yè)很多問題。
1,HR不再頭痛,此時可以招聘一部分人工,另一部分可有機器人代替。
2,經理不再頭痛,機器人聽話照做,遠比管理人員輕松得多。
3,培訓師不再頭痛,機器人可以直接復制粘貼一樣。
4,老板很開心,機器人代替人工,公司成本降低太多。
目前,在金融、地產、教育、汽車、電商、運營商等各個行業(yè)都出現了電話機器人的身影。人工智能在未來必定是主流趨勢。